很喜欢这句:
如果你给每一个英文字母A-Z相应的分数,A=1,B=2,。。。Z=26,那么每个单词所有字母得分都可以得到一个总和。知识(Knowledge)得分96,勤奋工作(Hard work)得分98,态度(Attitude)得分才是100。
24 October 2010
11 October 2010
reading
I like the anger of analysis:
阅读是一大工程
from 南桥的博客
每年一度的教材选编,总会引发诸多争议。编辑当中,鲁迅先生有些篇章被删除或 更换,于是引起了一场关于“鲁迅大撤退”的争论。诚然,而今的时代不尽人意处十有八九,需要鲁迅这样的思路,帮年轻人直面惨淡的人生。但在通往民主和法制 的路上,也需要林语堂这样的人,训练年轻学子如何理解与宽容,讲究规则和文明,并就地取材地过好自己的生活。有鉴于此,笔者在博客上建议增加林语堂的篇 章,此文捅了马蜂窝,由于我在美国,有时差问题,一夜醒来,发觉博客上的那篇文章点击率已近五万,五六百条评论,大多是反对的。有一些读者显然是根本不了 解林语堂的作品和为人,仅因鲁迅先生的反对,就将其当作了反动文人,甚至把曾潜心写作抗战小说,并在国际上为中国抗战鼓与呼的林先生说成“汉奸”,让人啼 笑皆非。
因此,早餐的时候,我和读四年级的女儿说起了此事。我跟她略为介绍了一下中国编选教材的重要性,她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这不公平,每个人程度不一样,为什 么要让大家看一样的文章呢?”她说应该根据各个学生层次的不同,各看各的。这话一下子说到了我所没看到的一个盲点,我们与其纠缠于上鲁迅还是上林语堂这种 问题,为什么思路不打开一点,增加学生的接触面,因材施教地实施阅读计划呢?
因材施教,是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一个观念,可是实施起来一直存在问题,甚至说归说,做归做,因为考试是统一的,另外,没有一个体系帮助老师去“因材施 教”,能不能顾及个体差异,就完全看老师的水平,和学生的差异了。但是我发觉,美国的阅读教育还真做到了。我们不妨遵照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思路,看人 家是怎么做的。
我女儿所在的学校,采用了“复兴阅读”公司开发的一个“加速阅读”项目。该项目将大量的图书,分门别类,按照词汇量和难度,分成不同级别。这级别学名叫学 力发展水平范围(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简称ZPD. 每个学生经过测试,有自己的ZPD。学生或许在同一个年纪,但是测试后反映出来的学力不一样,老师就会推荐不同读物。比如我女儿现在在四年级,但是经测 试,她的水平为8.5, 亦即阅读水平相当于八年级第入学后第五个月的水平。这样的话,老师就不建议她读四年级的材料。而是选择8.0以上的材料。
与此同时,学校不同读物,分别根据学力发展水平分级,比如著名儿童小说《夏洛的网》,级别是4.4, 亦即四年级学到第四个月的水平,《哈利·波特和魔法石》的级别为5.5,指五年级学到第五个月的水平。顺便说一句,很抱歉,波特迷们,哈利·波特是小学五年级水平的读物。
分级之后,图书馆也对这些书分门别类,每个小学图书馆有两个图书馆员,分别帮助学生选择适合各自水平的图书。学校只负责督促学生阅读的量,检查他们阅读的 效果,但是并不具体规定学生是看鲁益士的《纳尼亚》,还是看怀特的《夏洛的网》。这就让学生有了自己选择的空间。如果这套系统用在中国的话,那么就不会存 在是看鲁迅还是看林语堂还是看梁实秋的争论,因为学生可以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去挑。
学生在每日的教学当中有阅读时间,另外每天回家,家长还要督促每天看至少20分钟的“闲书”(entertainment reading). 所以每次去公共图书馆,我都看到妈妈爸爸们带着孩子,背着一大包的图书出来给孩子回家看。与公众对于美国人“不读书”的认识相反,美国中小学生读书的量不 知是中国小孩的多少倍。而且我们多讨论一本教材里的篇章,美国小孩可是一本一本在读,所以单纯从量上看,他们看的书多得多。所以我多次呼吁,少年的时候, 应该让孩子大量读书,读闲书。我们家小孩子,一学期结束下来,读个二十本书十起码的,读上三四十本也丝毫不奇怪。我不让读都不行,因为得跟学校配合,完成 学校布置的任务。
那么学校如何知道学生真的读了呢?这个办法也简单,因为该项目对于每本书,都有相应的测试题,学生必须用电脑完成这些测试题,积累“加速阅读积分” (accelerated reading points). 这些测试,分成词汇、理解、文学、研究几大块,里面又有各自的细分,比如理解部分包括字面理解(literal understanding), 判断和阐释(inferences and interpretation), 总结和归纳(summary and generlization), 分析和评估(analysis and evaluation)等。我看是对应了教育专家布鲁姆所谈的思维和学习的分类方法,相当精细和科学。
学期结束,所有学生完成了积分要求,学校会开一个“快速阅读”庆祝会,让学生吃冰淇淋庆贺。所以很多学生都盼着这一天,所以很起劲地阅读,攒分数。
整个阅读的过程,是由整个年级班主任(homeroom teachers)和阅读老师分别监督实施。中国有一门课叫“语文”,界定略显模糊,美国在基础教育阶段,我没看到对应的“英文”(English)这一 门课,对应的是阅读(Reading)还有写作(Writing)。正巧我也是一高校的课程设计师,帮助各系老师整理网络课程,这中间我就接触到了和阅读 有关的大学课程(如Literacy, Advanced Literacy等等)。此间我发现,如何阅读,实在是一门大学问。上我们这些大学课程的都是未来的中小学阅读老师,我可以想象,这些经过了专业阅读教育 训练的老师,教起学生的阅读来,一定是有备而来,胸有成竹。我们这些中国家长都没有接受过相当训练,不知道怎么指导小孩阅读,所以我周围有家长还专门去参 加这种阅读培训班的。
美国的阅读教育是一个非常精细而复杂的工程,非常科学合理。在此基础上,学生大量阅读,并通过阅读训练思维能力。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一个多年 积累起来的体系,我们换个作家的作品,大家都舆论大哗,就跟当年“姓社姓资”的讨论一样。我们为了一篇两篇文章这么吵的时候,人家的学生是悄悄地进村,打 枪的不要,一本一本不知多少书下肚了。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差距又会拉下多少啊?十几年教育一晃就过去了,学生如果没有这种阅读的思考训练,将来如何成为 高素质的公民?因此,建议教育部门和教育者加速研究,增加努力,开拓思路,赶紧也建设起我们的阅读工程来。
载于2010年10月11日《东方早报》
07 October 2010
about money
传说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有一次从家中出来,正当秘书为其开车门弯腰欲上车的刹那,不小心从上衣口袋掉出一个硬币。不巧的是这个硬币滚落到路边的井盖下面。于是李嘉诚先生让秘书通知专人前来揭开井盖,小心翼翼在井下寻找该硬币。 大约十分钟后,终于找到了硬币,于是李嘉诚先生“奖励”这位服务人员100元港币。有人不解,以为“落井”的这枚硬币有特殊身份,其实就是普通硬币。 李嘉诚先生这样解析:一枚硬币也是财富,如果你忽视它,它“落井”了,你不去救它,那么慢慢地财神就会离你而去;而100元港币则是李嘉诚先生对服务的满意、也是该得的报酬。
1、不要找回的零钱:很多人平常不拿一元以下的钱当回事,经常会在买东西时不要卖家找回的几分钱;殊不知,你的财运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方向。
2、不捡路边的碎钱:几乎所有人都会在路边、商场等公共场合瞧见过碎钱,票额大捡钱的人多,倘若是一分钱,你还会“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吗?相信不少人不要说捡了,看都不屑一看,更有甚者,一脚将钱踢开,踢得越远他越开心。殊不知,他是将财神踢开了,没有一个富豪会这样做,因为他明白里面的道理。
3、家里到处都放钱:有些人不知是图方便还是习惯原因,家中的抽屉、书柜、桌子、甚至沙发上都有钱,随意乱放,随意处置。呵呵,那么你的钱财再多也会“散尽”。不好的习惯带来的只能是穷困不堪、囊中羞涩。
4、洗衣机当点钞机:过去集体宿舍有公用洗衣机,负责洗衣服的阿姨每月都有进账,因总有毛头小伙或大方姑娘没掏干净衣裤里的钱。现在还有人常常在自家的洗衣机中发现钱。长此以往,你的财运也被洗的干干净净啦。
5、小金库随处摆设:很多明白人知道上述道理,专门买了保险柜,以为就万事大吉,财神永住了。其实不然,屋宅方位是有讲究的,如果你把财富放在衰位,而不是财位等其他适合的位置,那么,你保险柜钱越多越漏。
6、钱上留大名:不知是为了英名永留还是处于好奇,一些人将自己名字或公司名字写在钱上。于是乎,该钱就在祖国大好山河转来转去,不过,你的钱也许就这样慢慢转出去了,难道不可惜吗?
7、不把破损的钱当回事:有时我们会遇到破损的钱,甚至剩下一半的钱,这些钱其实还可以到银行兑换。可是偏偏有人没时间或不值当,要么留在家中、钱包中,要么送人,甚至扔掉。呜呼,你就这样对待你的财神哦,后果自己想去吧。
8、把钱当工艺品:有人将钱扎成工艺品的模样送人;有人将外国一些不大值钱的纸币胡在墙上;甚至有人处于某种目的,烧钱、毁钱。那么,你会有麻烦了,因为你的财运会很不好,除非你想过穷人的日子。
9、当众撒大钱:有家公司为了宣传某一产品,竟然在气球上往下撒钱,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不久就倒闭了。也有些所谓的大款,会出手大方,在某种场合撒钱。呜呼,就怕他以后要靠捡钱过日子啦。
10、随身没有合适的钱包:过去一块银圆用手帕包好怀揣胸口,那是保命钱。现在日子好了,都有钱包。即使这样,还有人不大会用钱包,衣服口袋个个都有钱、书本上也夹着钱、爱车上也随处可见到钱。其实,就是钱包都是有讲究的,你选不好钱包都会伤害自己的财运。
11人员要想事业高升,财运滚滚,就必须利用风水催旺财运,才可以加薪升值,不过成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因此大家要想全面提升自己的运程,促进事业顺利,还得加上个人努力。
暖一张图 黄金处处在
办公室的气场一般来说会比自己家里的气场来得“硬”一些,所以可以摆张柔和的图,在工作量大时,亦能从容以对,谈薪水时必然义正辞婉。
东西放左边 高薪好入眠 你可能不知道,右手的方向可是依个人的龙位所在,要是把庞杂的东西都档在右边,当然不容易拿到钱!
玉带缠腰 钱包鼓鼓 现代办公桌的款式大多以长方形为主,而在办公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就应该选择有利于自己风水格局的办公桌款式,比如办公桌呈圆弧状,如同腰带缠绕着自己,这就是“玉带缠腰”型的办公桌,这种环抱自己的办公桌不但有利于让吉气得到聚集,而且还能化解自己面对的煞气
电脑放文昌 思维更雀跃 职员大部分都有一部属于个人使用的电脑,而这电脑便属于用来工作及替公司赚钱的工具,所以从风水角度出发,电脑摆放在何方都会出现一定的影响力。因此电脑最适宜摆放的位置便是以出生年份来推算的文昌位,是可以摆放电脑催财的。当知道自己命中的文昌位后,在办公室内,可以将自己的电脑放在本命文昌位内,则自然能够令到工作效率提高、获得升迁
座位周围的环境要整洁 良好的环境才能让四周的气场顺畅,才能有好的财运和事业运。摆一些绿色植物等来转化气场。
大叶片片 钞票翩翩 在座位旁,可以摆上一株小植物,但要记得选叶子大的阔叶绿型植物,这种植物可以帮助你的财运爬升!
静石不动 薪水亦同 有的人喜欢把一些可爱的石头摆桌上,殊不知石头可是阴气很重的东西,把它摆在自己的生财桌不是个聪明的做法!
怀表正财开运法 精致的怀表也能给你带来好财运,不过前提是,你得准备好一块怀表(档次不限)和一根红色的丝线。 把怀表正面朝上摆放,将红丝线从链子的末端,按顺时针方向开始向表身缠绕,直到表链与表身相连的位置。将怀表贴胸携带着,而表链则系在腰际,并让红色丝线露出一角。丝线将四方财气的波动、怀表指针的走动、心脏的跳动连到一起,彼此之间次第呼应,财运则滚滚而来,聚为己用。
丝巾偏财开运法 倘若正财难取,可用丝巾来保佑你偏财不断。 选择一条红色的丝巾,再准备四张小卡片,分别在小卡片上用钢笔精确的写上自己的生辰。然后用绣花针穿上金色的线,用针线把四张小卡片分别固定于丝巾的四个角。 最后将丝巾挂于卧室窗户的右角上,这样一来,四面八方的财道就为你打开了。
1、不要找回的零钱:很多人平常不拿一元以下的钱当回事,经常会在买东西时不要卖家找回的几分钱;殊不知,你的财运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方向。
2、不捡路边的碎钱:几乎所有人都会在路边、商场等公共场合瞧见过碎钱,票额大捡钱的人多,倘若是一分钱,你还会“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吗?相信不少人不要说捡了,看都不屑一看,更有甚者,一脚将钱踢开,踢得越远他越开心。殊不知,他是将财神踢开了,没有一个富豪会这样做,因为他明白里面的道理。
3、家里到处都放钱:有些人不知是图方便还是习惯原因,家中的抽屉、书柜、桌子、甚至沙发上都有钱,随意乱放,随意处置。呵呵,那么你的钱财再多也会“散尽”。不好的习惯带来的只能是穷困不堪、囊中羞涩。
4、洗衣机当点钞机:过去集体宿舍有公用洗衣机,负责洗衣服的阿姨每月都有进账,因总有毛头小伙或大方姑娘没掏干净衣裤里的钱。现在还有人常常在自家的洗衣机中发现钱。长此以往,你的财运也被洗的干干净净啦。
5、小金库随处摆设:很多明白人知道上述道理,专门买了保险柜,以为就万事大吉,财神永住了。其实不然,屋宅方位是有讲究的,如果你把财富放在衰位,而不是财位等其他适合的位置,那么,你保险柜钱越多越漏。
6、钱上留大名:不知是为了英名永留还是处于好奇,一些人将自己名字或公司名字写在钱上。于是乎,该钱就在祖国大好山河转来转去,不过,你的钱也许就这样慢慢转出去了,难道不可惜吗?
7、不把破损的钱当回事:有时我们会遇到破损的钱,甚至剩下一半的钱,这些钱其实还可以到银行兑换。可是偏偏有人没时间或不值当,要么留在家中、钱包中,要么送人,甚至扔掉。呜呼,你就这样对待你的财神哦,后果自己想去吧。
8、把钱当工艺品:有人将钱扎成工艺品的模样送人;有人将外国一些不大值钱的纸币胡在墙上;甚至有人处于某种目的,烧钱、毁钱。那么,你会有麻烦了,因为你的财运会很不好,除非你想过穷人的日子。
9、当众撒大钱:有家公司为了宣传某一产品,竟然在气球上往下撒钱,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不久就倒闭了。也有些所谓的大款,会出手大方,在某种场合撒钱。呜呼,就怕他以后要靠捡钱过日子啦。
10、随身没有合适的钱包:过去一块银圆用手帕包好怀揣胸口,那是保命钱。现在日子好了,都有钱包。即使这样,还有人不大会用钱包,衣服口袋个个都有钱、书本上也夹着钱、爱车上也随处可见到钱。其实,就是钱包都是有讲究的,你选不好钱包都会伤害自己的财运。
11人员要想事业高升,财运滚滚,就必须利用风水催旺财运,才可以加薪升值,不过成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因此大家要想全面提升自己的运程,促进事业顺利,还得加上个人努力。
暖一张图 黄金处处在
办公室的气场一般来说会比自己家里的气场来得“硬”一些,所以可以摆张柔和的图,在工作量大时,亦能从容以对,谈薪水时必然义正辞婉。
东西放左边 高薪好入眠 你可能不知道,右手的方向可是依个人的龙位所在,要是把庞杂的东西都档在右边,当然不容易拿到钱!
玉带缠腰 钱包鼓鼓 现代办公桌的款式大多以长方形为主,而在办公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就应该选择有利于自己风水格局的办公桌款式,比如办公桌呈圆弧状,如同腰带缠绕着自己,这就是“玉带缠腰”型的办公桌,这种环抱自己的办公桌不但有利于让吉气得到聚集,而且还能化解自己面对的煞气
电脑放文昌 思维更雀跃 职员大部分都有一部属于个人使用的电脑,而这电脑便属于用来工作及替公司赚钱的工具,所以从风水角度出发,电脑摆放在何方都会出现一定的影响力。因此电脑最适宜摆放的位置便是以出生年份来推算的文昌位,是可以摆放电脑催财的。当知道自己命中的文昌位后,在办公室内,可以将自己的电脑放在本命文昌位内,则自然能够令到工作效率提高、获得升迁
座位周围的环境要整洁 良好的环境才能让四周的气场顺畅,才能有好的财运和事业运。摆一些绿色植物等来转化气场。
大叶片片 钞票翩翩 在座位旁,可以摆上一株小植物,但要记得选叶子大的阔叶绿型植物,这种植物可以帮助你的财运爬升!
静石不动 薪水亦同 有的人喜欢把一些可爱的石头摆桌上,殊不知石头可是阴气很重的东西,把它摆在自己的生财桌不是个聪明的做法!
怀表正财开运法 精致的怀表也能给你带来好财运,不过前提是,你得准备好一块怀表(档次不限)和一根红色的丝线。 把怀表正面朝上摆放,将红丝线从链子的末端,按顺时针方向开始向表身缠绕,直到表链与表身相连的位置。将怀表贴胸携带着,而表链则系在腰际,并让红色丝线露出一角。丝线将四方财气的波动、怀表指针的走动、心脏的跳动连到一起,彼此之间次第呼应,财运则滚滚而来,聚为己用。
丝巾偏财开运法 倘若正财难取,可用丝巾来保佑你偏财不断。 选择一条红色的丝巾,再准备四张小卡片,分别在小卡片上用钢笔精确的写上自己的生辰。然后用绣花针穿上金色的线,用针线把四张小卡片分别固定于丝巾的四个角。 最后将丝巾挂于卧室窗户的右角上,这样一来,四面八方的财道就为你打开了。
02 October 2010
two pieces from Kaifu Lee
I especially love this phrase:
"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
本科留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交友困惑
给创新工场求职者的一封信
创办创新工场的两个月里,我每天都在不同场合感受到国内创业者及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的热情与朝气。我们发出了大约三十封邀请,大多数也决定加入创新工 场。这多多少少证明了我当初的想法:中国有着足够多的和我们志同道合的、人品好、有创业精神、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青年人。
不过,在我和很多青年朋友交谈时,我也看到很多人的疑惑——特别是那些尚未毕业但怀揣梦想的大学生。一些非常聪明的学生朋友也会有一些极为朴素的好 奇:如果我可以加入一家已经成功的公司,直接过上很舒适的生活,为什么要创业?大学毕业后,是不是只有大公司才能帮助我成为一个卓越的技术人员?如果创业 失败了,而我在这几年里又做出了很大的个人收入及私人时间的牺牲,是不是很亏?
其实,我一直这样告诉青年朋友们: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够学习到最多,而不是其他。虽然很多人在学校里已经非常优秀,但你的第一份工作 还是能给你带来很多震撼教育:它会潜移默化影响你究竟想过上怎样的一种人生。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聪明到可以计算到未来的每一步起伏变化,那么,你未来 在面对那些重大而艰难的决策时,帮你做出决定的除了你个人的才智、经验,还有你的世界观。这些观念除了从小养成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来自于你刚刚进入社会 那几年受到的身边人的影响、遇到的工作挑战。那么,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优秀、健康的人,你应该让自己在毕业时就能置身于一个由正直而聪明的人组成的、有挑 战的环境中去。这正是我在创新工场所希望营造的。
很多年轻人愿意加入一些成熟的公司。无论中国过去三十年成长起来的优秀公司,还是外国那些财富500强,都很有吸引力:不错的薪酬、良好的福利、健全 的体系,以及大众熟悉的品牌……我当然知道这些东西都很好,但它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有一些人,他们是天生的“创业者”,天生的“特殊的人”。
看看你自己是否属于这些“特殊的人”:你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遇到各种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困难时,你更多思考的是解决问题的 方法、积极地去让现状变好,而不是抱怨与忍耐;你更愿意将工作视为一次激动人心的旅途,而非日复一日的庸常无聊的糊口方式;你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探 索这个世界,而不是人云亦云,遵循常规……
如果你认为自己符合以上这些标准,那么进入一家成熟公司对于你很可能将成为漫长的消磨。毕竟,无论多么伟大的公司,当它的体系已经形成,初出茅庐的年 轻人是不可能参与到最核心的创新工作中的,也更难突破既有的规范。就像你不能想象比尔·盖茨在IBM里开发出Windows,如果拉里和谢尔盖从斯坦福毕 业之后加入了雅虎,他们也就不可能创造出Google。
还有一些人可能会问,开复你自己也曾经在苹果、微软、Google这些大公司工作,为什么今天反过来说它们并不适合一些人?我非常乐于承认,我在这些 了不起的公司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就像我加盟微软是开创其中国研究院,加盟Google是为了创建Google中国,这种经历已经很像创业,可并非每个人都 能获得类似的机会。而且,我以前的太多同事已经证明:创业者就是创业者。我在每一家公司都有很多极为优秀的同事最终告别了令人羡慕的生活,去从零开始创建 属于自己的天地。比如我在苹果的同事Andy Rubin后来去创办了Danger手机公司最后成为Android,我在SGI的同事Mike Ramsay创立了Tivo,我在微软的同事Rob Glaser创立了RealNetworks,而今年热门的创业公司FourSquare和RedBeacon都是前Google员工创建的,还有谷歌中 国的员工也创立了Babytree、Light-in-the-box、浪淘金、欧酷、Papaya Mobile等公司。那些不安于室的人总会去接受使命的召唤,只是早晚问题。
有些人认为,大公司能让他们专心于技术开发,能够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工作并非读书,毕业后最好的学习不是来自课堂式的“培训”, 而是来自“learning by doing”的实践。工科的同学,毕业后最好的学习就是投入一个有用户价值,有商业模式的产品的研发。在这样的环境中所学的技术是真本领,不是纸上谈兵, 解决的是真问题,而不是toy problems。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产品是能最大程度上影响最多人的生活的,它们绝不仅仅因为技术先进,还因为它们是人们最需要、最在意的。想想那些真正 的“颠覆式创新”,个人电脑刚刚诞生时,效率远远不如大型机,而YouTube的视频效果也大大不如电视,但它们契合了大众所需,并彻底的改变了世界。如 果你想创造最好的技术,你一定要被推到用户面前,理解他们所想所需,尽你所能满足他们。
对于那些感叹“为什么创业公司为什么没有五星大厨和龙虾鲍鱼?”,我希望你们看得更远一点。创业公司拿着代表投资者信任的资本,花每一块钱时必须问问 自己:“如果是我自己的钱,我会这么花?”,因为作为公司股东和主人翁,这个公司确实是自己的。在创新工场,我们没有五星大厨和美食,但是我能够承诺的是 我会和你们一起住二星酒店,吃十元的盒饭。我也会把你们当我的家人,带来公司我回台湾买的美食,或者我自己做的烧饼或牛肉面。
对那些感叹“为什么创业公司薪水不如最高的跨国企业?”,我也希望你们看得更远一点。选择创新工场,你走的是盖茨、拉里和谢尔盖的路,而他们是这世界 最富有的人。我从来不建议人们为发财而创业,但不妨反过来想,钱本身就是一个由市场机制做出的评判:你创造的价值越大越稀缺,人们就越愿意为之付费。因 此,我们只给员工合理的薪水,却相当慷慨的给他们相当多的干股和股权,这才是未来价值最大的部分。虽然这种回报并不确定,但我真心相信每名工程师都可能成 为创业者和企业的主人,也可能为自己创造巨大的财富。
当然,商业世界并非充斥着光辉灿烂的成功者,还有很多失败者。即使最乐观的说法,就算创新工场帮助你提升成功概率,缩短产品周期,失败的概率依然远远大于成功。真的应该用自己人生最宝贵的几年时光参与到一次前途未卜的创业旅途中吗?
这是一个你必须自己回答的问题。有些人只用几秒钟就可以得出答案,有的人则会思索一生也无法说服自己。但当你确信自己真的愿意走上这样的旅程,并以正 确的、正规的方式创业,无论你最终取得了何种程度的商业成功,相信你一定能够学到非常多的东西。当你全心投入创业,每天你都要解决大大小小的种种问题,这 会帮助一个富有才智的年轻人迅速成长。
退一万步说,即使失败了,会怎么样呢?别忘了,即使今天被全球商界视为偶像的乔布斯,在他30岁到45岁期间,也有过被苹果驱逐、创建NeXT失败, 经营Pixar动画公司被好莱坞无情打击的连续的挫败经历,但他扪心自问,自己依然热爱科技业,依然愿意以创建公司的方式改变这个世界,并坚持前行,他才 成为日后那个创造iPod和iPhone的乔布斯。
乔布斯的一生,就和梭罗说的一样:“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你希望过上一个安稳的生活,如果你每天考虑的都是如何还上房贷和车贷,如果你安于现状,如果你畏惧失败,那即使你既聪明又有商业 头脑,可能你也不应该接受那些创业公司的邀请。这样你可以得到安稳的一生,但是也放弃了让自己人生更丰富多彩的一种可能性。
最近的两个月,我自己也在寻找走上一条与以往不同的道路的方法。我和我的同事们每星期工作70个小时,去优化创业公司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和很多一般创 业公司只能仰视的大公司谈成合作),致力于减少影响创业者的外力(比如招聘、工商注册、税务、法务甚至房屋租赁……),去挖掘每一个人才(数次我写信给毕 业生的父母),从而让创业者可以最大程度的专注。而我由此获得的,是和许许多多拥有一流想法的人进行深入而有趣的探讨,一起探索让这个世界与以往不同的可 能性。所以,如果你符合我在前面说的标准,又愿意得到和我一样的头脑上与精神上的丰富收获,那么,你应该重新做一道算术题:“知名大公司+优厚的薪水+安 稳的工作+舒适的生活”,和“属于你的公司+丰厚的股票+快乐的打拼+改变世界的机会”,究竟孰轻孰重?
"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
本科留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交友困惑
Q:开复老师和我学网的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在美国读本科的一名大四的学生 (高中毕业后出来留学)。美国文化和教育中的自由,独立,创新的理念让我逐渐学会了自学和自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很多困惑和不解,这些困难和新文化 的挑战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希望我学网有过留学经历或者经历过我现在困惑的人能够提供一些建议。我知道把所有细节的问题一一表达出来不太现实,所以总结了 以下的几个大的方面:
- 职业规划:留学让我变成了文化夹层产物,所以在职业规划上不符合多数给国内大学生的建议,与此同时也不能完全按照美国本科生的职业路线(因为面临h1b visa的限制,美国的公司多说只招收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o are specialized in a certain area or have advanced degree,国际学生本科生在招聘会上常常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点),难道为此我就一定要去读博吗?我不是不喜欢读博,但是通常博士学位都是要做教授和从事 科研事业作准备的。我该如何规划读博和以后的就业具体关联在一起呢?如果回国发展,我又该从哪里开始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工作呢? 所以我想请教各位老师,80后本科留学该如何去做职业规划?
- 时间管理:和很多美国的本科生一样,我选择住在学校周围的公寓里,但是我发现住在公寓里需要对自己有很强的自制能力。我坚持白天在学校学习效率比较高一 些,但是每次回去后学习的效率都很低,常常不能按时完成给自己规定的任务,常常浪费在上网上。我的美国室友比较散漫,多少会给我一些不良影响,我很想听听 大家关于管理时间的建议。
- 如何排解孤独和自闭:学业的压力和生活的困窘有的时候让我感到压抑,有的时候会碰壁,但是一直都是通过独处的一些方式发泄,这样就让我远离了人群,慢慢的影响到我的社交能力。我该如何去重建自信去交朋友呢?
edwardgtxy :1.楼主自己是想去业界还是学术界呢?如果能想清楚这个问题的话,我相信你就不会有犹豫了。
2.人人都有这个问题,我也有这个问题,不过我觉得自制力是锻炼出来的,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就行了。
3.这个对我也是个挺大的问题,不过我一般也就在同一节课内的同学之间或者同一节lab的同学交交朋友吧,我个人觉得上课的时候不懂问问同 学,或者别人不懂教教他的话,很快就能混到不少朋友了。我个人的情况来说,我的社交能力和自信都是通过和同学相互帮助来建立的,很多时候特别是有难度的 课,1+1绝对大于2,在和同学互动的时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绩,同时也能建立自信和锻炼社交能力。
wangowen:好像很多学生都遇到孤独和自闭的问题,但我觉得美国是最适合解决这问题的地方。美国人更懂得去消遣放松,更 喜欢交朋友。想重建自信交朋友的话可以先从学生社团活动入手,毕竟绝大多数活动都是欢迎所有人参加的,你并不需要立刻加入哪个社团,你可以多参加几个活 动,看看哪边的人更合得来,再决定加入哪个社团。学校里一般都会有不少针对国际生、国际文化之类的社团组织,可以先尝试下这些活动,这里面的人一般都是对 国际生最友善的。
另外我也同意楼上那个交课堂上朋友的方法,尤其是在完成那些group work的时候,一来可以练习你的交流能力,二来还能让人家真正认识你的能力,特别是你能解决别人不懂的问题的时候,人家更能打心底佩服你。
如果lz是在那些大U读书的话,还可以去看一下学校主场的NCAA比赛,尤其是美式足球比赛,虽然不一定能高效的交到朋友,但是可以感受整个 学校的荣誉感,穿着学校颜色的衣服和上万名来自同一学校的同学一起加油怒吼还是很有归属感的。而且这样子放开嗓子大吼也应该有助于你慢慢走出自闭。
开复:A 有关职业规划
许多人都把人生简单地分成两个阶段,读书时做学习规划,毕业后再做职业规划。而学习规划往往被简单地概括为“考研”、“成绩”、“出国”等目标。但是,这种做法混淆了读书的真实目的——学好本领,完善自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工作。
在今天这样竞争激烈的环境里,“阶段性规划”等传统做法僵化了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的思维方式,妨碍了他们去主动了解和认识时代趋势,寻找自己的 真正目标。一个既对自己缺乏了解,也对社会需要知之甚少的学生,到了临毕业时,面对未来之路产生种种困惑、忧虑甚至失望就不足为奇了(参见我回答过的问题 “对专业没兴趣怎么办”、“兴趣在别处”、“面对自己的专业,以后该往何处去”等等)。
我给大学生的建议是:“职业规划,从入学开始”。也就是说,同学们要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尽早开始自己的职业规划,用理性的思维和主动的态度,在深度认知,广泛体验的基础上,为毕业时的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常,我把职业规划分成以下三个步骤:
1. 认识自我:即,寻找自己的理想、兴趣、天赋并积极调整自己。在大学四年里,我们应逐步找到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兴趣是什么,自己在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如果 暂时还不知道兴趣在哪里,就要保持一种好奇的心态,多尝试,多挑战自己,让自己每天都在进步。许多同学对专业没有兴趣,其实大家也可以在寻找兴趣的同时培 养兴趣。在一个专业中有很多不同的发展方向,你也许对其中某个方向感兴趣。而且,你所学的专业可能和你最感兴趣的专业有跨领域合成的机会,这也是培养兴趣 的好方法。
2. 了解工作机会:在这里,我们必须知道,专业方向并不等同于今后的工作内容。美国前教育部长 Richard Riley曾经说过,2010年最迫切需要的十种工作在2004年根本就不存在。这表明,学生必须不断更新自己对业界的认识,不断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工作 前景、国际竞争等等。我建议同学们多花些时间,深入了解一些优秀的企业,看一看在这些企业中的真实工作情况。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收集相关信息,咨询有经验的 人,争取参观企业和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多听企业宣讲或报告会。要真正了解外面有哪些工作机会,千万不能拍脑袋决定自己的就业方向,也不能道听途说,而是要 多咨询,多实践,让自己的规划更加契合实际。最后,在选择工作时一定要务实。你的第一个工作最好从基层做起。你也一定要清楚,基于自己的能力,自己向往的 工作机会是有可能争取到的。
3.拟定职业规划:当你知道自己的兴趣和相关工作机会后,多去尝试,尽量把自己的兴趣、天赋和理想匹配到自己可以发挥潜力的工作机会上,排除 那些不相关或不能发挥自己潜力的选择。之后,你应该静下心来拟定一个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应基于你的理想和兴趣,与工作方向做一个务实的结合。一方面,要计 划在校期间如何最大化自己进入理想公司的机会;另一方面,对职业生涯的计划也不要期望一步登天,而要循序渐进,就像攀岩那样一步一步往上攀登。同学们应该 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但我建议在做实际的职业规划时,对那些不容易一步到位的目标,最好用“两步计划”法:先为自己三到五年后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咨询并确 定该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然后分两步实现目标(例如,先去读一个相关领域的硕士,先去另外一个部门,或先加入另外一家公司等等,以便最大化你在三到五年后实 现该目标的机会)。
B 有关时间管理
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 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所以,我们必须节省时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如何有效率地利用时间呢?我有下面几个建议:
1. 知道你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挑一个星期,每天记录下每30分钟做的事情,然后做一个分类(例如:读书、准备GRE、和朋友聊天、社团活动等)和统计,看看自己什么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凡事想要进步,必须先理解现状。
2. 学会使用时间碎片和“死时间”。如果你做了上面的时间统计,你一定发现每天有很多时间流失掉了,例如等车、排队、走路、搭车等,可以用来背单字、打电话、 温习功课等。大家喜欢用MP3播放器听音乐,但是为什么不把一些学习的内容(英语会话、生字和录下来的广播新闻等)放入你的MP3播放器呢?在国外,现在 流行podcast,就是把一些可以用听来了解的信息,录入MP3播放器,在开车回家时听。我前一阵和同事一起出差,他们都很惊讶为什么我和他们整天在一 起,但是我的电子邮件都可以及时回答?后来,他们发现,当他们在飞机上和汽车上聊天、读杂志和发呆的时候,我就把电子邮件全回了。重点是,无论自己忙还是 不忙,你要把那些可以利用时间碎片做的事先准备好,到你有空闲的时候有计划地拿出来做。
3. 每天一大早把一天该做的事排好优先次序,按照这个次序来做,并要求自己这天把最重要的三件事做完。我感到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够做的 就是分清轻重缓急。有的年轻人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其实,换个说法就是“学习没有被排上优先级次序”。曾经有一个教学生做时间管理的老师,他上课时 带来两个大玻璃缸和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头。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其中一个玻璃缸中先把小石、砂倒进去,最后大石头就放不下了。而另一个玻璃缸中先放大石头,其 它小石和砂却可以慢慢渗入。他以此为比喻说:“时间管理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先级,若颠倒顺序,一堆琐事占满了时间,重要的事情就没有空位了。”
4. 运用80%—20%原则。人如果利用最高效的时间,只要20%的投入就能产生80%的效率。相对来说,如果使用最低效的时间,80%的时间投入只能产生 20%效率。一天头脑最清楚的时候,应该放在最需要专心的工作上。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相对来说,不需要头脑那么清楚。所以,我们要把握一天中 20%的最高效时间(有些人是早晨,也有些人是下午和晚上;除了时间之外,还要看你的心态,血糖的高低,休息是否足够等综合考量),专门用于最困难的科目 和最需要思考的学习上。许多同学喜欢熬夜,但是晚睡会伤身,所以还是尽量早睡早起。
5. 时间管理与目标管理是不可分的。每个小目标的完成,会让你清楚地知道你与大目标的远近,你每日的行动承诺是你的压力和激励,而且行动承诺都必须结合你的长远目标。所以,要想有计划地工作和生活,需要你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
6. 如果你在自己寝室实在无法专心,那就到图书馆去读书,那里既没有影响你的室友,也没有诱惑你的计算机和网络。
C 有关交友:其他同学已经给了你很多点子。
给创新工场求职者的一封信
创办创新工场的两个月里,我每天都在不同场合感受到国内创业者及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的热情与朝气。我们发出了大约三十封邀请,大多数也决定加入创新工 场。这多多少少证明了我当初的想法:中国有着足够多的和我们志同道合的、人品好、有创业精神、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青年人。
不过,在我和很多青年朋友交谈时,我也看到很多人的疑惑——特别是那些尚未毕业但怀揣梦想的大学生。一些非常聪明的学生朋友也会有一些极为朴素的好 奇:如果我可以加入一家已经成功的公司,直接过上很舒适的生活,为什么要创业?大学毕业后,是不是只有大公司才能帮助我成为一个卓越的技术人员?如果创业 失败了,而我在这几年里又做出了很大的个人收入及私人时间的牺牲,是不是很亏?
其实,我一直这样告诉青年朋友们: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够学习到最多,而不是其他。虽然很多人在学校里已经非常优秀,但你的第一份工作 还是能给你带来很多震撼教育:它会潜移默化影响你究竟想过上怎样的一种人生。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聪明到可以计算到未来的每一步起伏变化,那么,你未来 在面对那些重大而艰难的决策时,帮你做出决定的除了你个人的才智、经验,还有你的世界观。这些观念除了从小养成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来自于你刚刚进入社会 那几年受到的身边人的影响、遇到的工作挑战。那么,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优秀、健康的人,你应该让自己在毕业时就能置身于一个由正直而聪明的人组成的、有挑 战的环境中去。这正是我在创新工场所希望营造的。
很多年轻人愿意加入一些成熟的公司。无论中国过去三十年成长起来的优秀公司,还是外国那些财富500强,都很有吸引力:不错的薪酬、良好的福利、健全 的体系,以及大众熟悉的品牌……我当然知道这些东西都很好,但它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有一些人,他们是天生的“创业者”,天生的“特殊的人”。
看看你自己是否属于这些“特殊的人”:你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遇到各种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困难时,你更多思考的是解决问题的 方法、积极地去让现状变好,而不是抱怨与忍耐;你更愿意将工作视为一次激动人心的旅途,而非日复一日的庸常无聊的糊口方式;你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探 索这个世界,而不是人云亦云,遵循常规……
如果你认为自己符合以上这些标准,那么进入一家成熟公司对于你很可能将成为漫长的消磨。毕竟,无论多么伟大的公司,当它的体系已经形成,初出茅庐的年 轻人是不可能参与到最核心的创新工作中的,也更难突破既有的规范。就像你不能想象比尔·盖茨在IBM里开发出Windows,如果拉里和谢尔盖从斯坦福毕 业之后加入了雅虎,他们也就不可能创造出Google。
还有一些人可能会问,开复你自己也曾经在苹果、微软、Google这些大公司工作,为什么今天反过来说它们并不适合一些人?我非常乐于承认,我在这些 了不起的公司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就像我加盟微软是开创其中国研究院,加盟Google是为了创建Google中国,这种经历已经很像创业,可并非每个人都 能获得类似的机会。而且,我以前的太多同事已经证明:创业者就是创业者。我在每一家公司都有很多极为优秀的同事最终告别了令人羡慕的生活,去从零开始创建 属于自己的天地。比如我在苹果的同事Andy Rubin后来去创办了Danger手机公司最后成为Android,我在SGI的同事Mike Ramsay创立了Tivo,我在微软的同事Rob Glaser创立了RealNetworks,而今年热门的创业公司FourSquare和RedBeacon都是前Google员工创建的,还有谷歌中 国的员工也创立了Babytree、Light-in-the-box、浪淘金、欧酷、Papaya Mobile等公司。那些不安于室的人总会去接受使命的召唤,只是早晚问题。
有些人认为,大公司能让他们专心于技术开发,能够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工作并非读书,毕业后最好的学习不是来自课堂式的“培训”, 而是来自“learning by doing”的实践。工科的同学,毕业后最好的学习就是投入一个有用户价值,有商业模式的产品的研发。在这样的环境中所学的技术是真本领,不是纸上谈兵, 解决的是真问题,而不是toy problems。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产品是能最大程度上影响最多人的生活的,它们绝不仅仅因为技术先进,还因为它们是人们最需要、最在意的。想想那些真正 的“颠覆式创新”,个人电脑刚刚诞生时,效率远远不如大型机,而YouTube的视频效果也大大不如电视,但它们契合了大众所需,并彻底的改变了世界。如 果你想创造最好的技术,你一定要被推到用户面前,理解他们所想所需,尽你所能满足他们。
对于那些感叹“为什么创业公司为什么没有五星大厨和龙虾鲍鱼?”,我希望你们看得更远一点。创业公司拿着代表投资者信任的资本,花每一块钱时必须问问 自己:“如果是我自己的钱,我会这么花?”,因为作为公司股东和主人翁,这个公司确实是自己的。在创新工场,我们没有五星大厨和美食,但是我能够承诺的是 我会和你们一起住二星酒店,吃十元的盒饭。我也会把你们当我的家人,带来公司我回台湾买的美食,或者我自己做的烧饼或牛肉面。
对那些感叹“为什么创业公司薪水不如最高的跨国企业?”,我也希望你们看得更远一点。选择创新工场,你走的是盖茨、拉里和谢尔盖的路,而他们是这世界 最富有的人。我从来不建议人们为发财而创业,但不妨反过来想,钱本身就是一个由市场机制做出的评判:你创造的价值越大越稀缺,人们就越愿意为之付费。因 此,我们只给员工合理的薪水,却相当慷慨的给他们相当多的干股和股权,这才是未来价值最大的部分。虽然这种回报并不确定,但我真心相信每名工程师都可能成 为创业者和企业的主人,也可能为自己创造巨大的财富。
当然,商业世界并非充斥着光辉灿烂的成功者,还有很多失败者。即使最乐观的说法,就算创新工场帮助你提升成功概率,缩短产品周期,失败的概率依然远远大于成功。真的应该用自己人生最宝贵的几年时光参与到一次前途未卜的创业旅途中吗?
这是一个你必须自己回答的问题。有些人只用几秒钟就可以得出答案,有的人则会思索一生也无法说服自己。但当你确信自己真的愿意走上这样的旅程,并以正 确的、正规的方式创业,无论你最终取得了何种程度的商业成功,相信你一定能够学到非常多的东西。当你全心投入创业,每天你都要解决大大小小的种种问题,这 会帮助一个富有才智的年轻人迅速成长。
退一万步说,即使失败了,会怎么样呢?别忘了,即使今天被全球商界视为偶像的乔布斯,在他30岁到45岁期间,也有过被苹果驱逐、创建NeXT失败, 经营Pixar动画公司被好莱坞无情打击的连续的挫败经历,但他扪心自问,自己依然热爱科技业,依然愿意以创建公司的方式改变这个世界,并坚持前行,他才 成为日后那个创造iPod和iPhone的乔布斯。
乔布斯的一生,就和梭罗说的一样:“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你希望过上一个安稳的生活,如果你每天考虑的都是如何还上房贷和车贷,如果你安于现状,如果你畏惧失败,那即使你既聪明又有商业 头脑,可能你也不应该接受那些创业公司的邀请。这样你可以得到安稳的一生,但是也放弃了让自己人生更丰富多彩的一种可能性。
最近的两个月,我自己也在寻找走上一条与以往不同的道路的方法。我和我的同事们每星期工作70个小时,去优化创业公司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和很多一般创 业公司只能仰视的大公司谈成合作),致力于减少影响创业者的外力(比如招聘、工商注册、税务、法务甚至房屋租赁……),去挖掘每一个人才(数次我写信给毕 业生的父母),从而让创业者可以最大程度的专注。而我由此获得的,是和许许多多拥有一流想法的人进行深入而有趣的探讨,一起探索让这个世界与以往不同的可 能性。所以,如果你符合我在前面说的标准,又愿意得到和我一样的头脑上与精神上的丰富收获,那么,你应该重新做一道算术题:“知名大公司+优厚的薪水+安 稳的工作+舒适的生活”,和“属于你的公司+丰厚的股票+快乐的打拼+改变世界的机会”,究竟孰轻孰重?
why should us work hard
经常听到职场新人抱怨:“压力太大了!”
最初的时候,很体谅他们,但是反过来仔细观察过后,才发现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回事儿。他们也许很努力——拿他们自己的标准来说,可实际上,他们努力的程度远远不够,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实际上很高很高,也就是说,他们应该再努力很多倍,才可能最终获得他们现在期望的东西。
很多的时候,投入与产出之间,根本就不是简单的对应:付出多少,就可以获得多少。跟投资一样,前期要付出很多很多,也有可能所获无几,就算是毫无所获也是相对正常的事情。
这世界有很多的事情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有个残酷的例子可供参考。让我们看看所谓的“剩女”是怎样剩下的呢?大抵上,她们都觉得自己的要求并不高:受教育程度不能太低吧?人长得不能太难看 吧?个头不能太矮吧?岁数不能太大吧?怎么也得有点钱吧?人怎么也得有点幽默感吧?……确实,每个条件看起来都不高,基本上都只是中上等水平而已……可问 题在于,每次都是三个人里只有一个人能够满足条件的话,前后已经六个条件,那么分子是1,分母是3的6次方,即,1/729,也就是说,从纯粹概率的角度 出发,她要能够接触到729个男人才可能遇到1个所有条件都满足的……
这也是工作难找的原因之一。反过来,很多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因为每附加一个条件,就相当于在分母上乘上一个系数。从这个角 度,我们也可以解释那些明星与那些正在成为明星的路上挣扎的人之间究竟有多大区别。从某一个单独的方面来看,其实区别并不一定很大,可问题在于,成为明星 有很多条件,不管是明里的还是暗里的,只要是条件,就等于在成功概率的分母上再乘上一个系数。
尽管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娱乐界的明星,可事实上几乎每个人都想在自己所在的行当里出类拔萃。每个年轻人都可能盯着某个前辈心里暗想:“我早晚要超 过他!”这种想法没什么不好。可问题在于,如果真的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那么从一开始就应该知道那难度有多大,要为了目标付出多少的代价。其实,大多数行当 并不需要太多的天分,也没有太多的条件——尽管全都乘上作为分母得出的成功概率从来都没有多高。
很多人最终沦为平庸的原因很简单:从未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需付出的代价。更多的人只付出一点点就已经开始怨天尤人。想明白这事儿,再看看身边那些所谓的“郁郁不得志”的人(每个人的身边都一定至少有一两个),就会明白他们其实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样不得志,他们只是努力不够却又想不明白而已。
最初的时候,很体谅他们,但是反过来仔细观察过后,才发现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回事儿。他们也许很努力——拿他们自己的标准来说,可实际上,他们努力的程度远远不够,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实际上很高很高,也就是说,他们应该再努力很多倍,才可能最终获得他们现在期望的东西。
很多的时候,投入与产出之间,根本就不是简单的对应:付出多少,就可以获得多少。跟投资一样,前期要付出很多很多,也有可能所获无几,就算是毫无所获也是相对正常的事情。
这世界有很多的事情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有个残酷的例子可供参考。让我们看看所谓的“剩女”是怎样剩下的呢?大抵上,她们都觉得自己的要求并不高:受教育程度不能太低吧?人长得不能太难看 吧?个头不能太矮吧?岁数不能太大吧?怎么也得有点钱吧?人怎么也得有点幽默感吧?……确实,每个条件看起来都不高,基本上都只是中上等水平而已……可问 题在于,每次都是三个人里只有一个人能够满足条件的话,前后已经六个条件,那么分子是1,分母是3的6次方,即,1/729,也就是说,从纯粹概率的角度 出发,她要能够接触到729个男人才可能遇到1个所有条件都满足的……
这也是工作难找的原因之一。反过来,很多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因为每附加一个条件,就相当于在分母上乘上一个系数。从这个角 度,我们也可以解释那些明星与那些正在成为明星的路上挣扎的人之间究竟有多大区别。从某一个单独的方面来看,其实区别并不一定很大,可问题在于,成为明星 有很多条件,不管是明里的还是暗里的,只要是条件,就等于在成功概率的分母上再乘上一个系数。
尽管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娱乐界的明星,可事实上几乎每个人都想在自己所在的行当里出类拔萃。每个年轻人都可能盯着某个前辈心里暗想:“我早晚要超 过他!”这种想法没什么不好。可问题在于,如果真的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那么从一开始就应该知道那难度有多大,要为了目标付出多少的代价。其实,大多数行当 并不需要太多的天分,也没有太多的条件——尽管全都乘上作为分母得出的成功概率从来都没有多高。
很多人最终沦为平庸的原因很简单:从未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需付出的代价。更多的人只付出一点点就已经开始怨天尤人。想明白这事儿,再看看身边那些所谓的“郁郁不得志”的人(每个人的身边都一定至少有一两个),就会明白他们其实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样不得志,他们只是努力不够却又想不明白而已。
against pressure
by 李笑来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申请美国大学的高中生就到了压力最大的阶段。“最后期限”一个接着一个,ED/EA到10月底结束,RD到12月底结束一批,而 到2月份之前又是最后一批。考试一次接着依次,SAT1、SAT2,都要在10、11、12月的批次中得到满意的成绩,而TOEFL考试又有可能因为“个 位数惨案”而反复重考……每次考试的时间安排都令人头痛无比,因为它总是与现在在校的任务多少有些冲突……
在这最后一个季度,除了考试成绩要保证之外,申请文书的创作也是巨大压力来源。毕竟是中学生,不大可能个个都有深邃的思想,于是,大多数人又不由自 主地开始钻文字的牛角尖……来自各方各面的噪音不计其数,又常常相互矛盾:有人告诉你成绩没那么重要,有人告诉你一切全都靠成绩;有人告诉你活动很重要, 有人告诉你活动根本就没什么用;有人告诉你文书最好找人润色,有人告诉你文书的文字一定要保持你自己的风格;有人告诉你只要把文书交给他帮你做你就可以节 省大量的时间,有人告诉你文书一定要自己写(尽管内容可以交给别人把关)……
事实上,最令人恼火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到了最后阶段,有一个大家之前都不觉得是问题的问题将占用申请者的大部分时间——填表。申请每个学校都要若干 个各式各样的表格,申请15所学校,就不少于30个表格。这些表格填起来格外繁琐,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申请结果。每年到了Deadline的前两周,我 的办公大厅里就会被家长和学生塞满,动不动就到凌晨两三点才不得不结束……
那些只有拿到奖学金才有可能去美国读书的孩子,压力更大。一方面在TOEFL/SAT成绩方面要格外优秀(奖学金竞争非常激烈),另外一方面又不敢像家庭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孩子那样彻底放弃高考。于是,在双重压力下苦苦挣扎……
这样的时候,父母能做的事情是什么呢?答案很直接:什么都做不了。父母再着急,也没用。又不能上考场替孩子考试(说实话,父母的英语水平跟这一代孩子比,差异还真不是一星半点),又不能平时替孩子学习……孩子再苦再累,父母最多说几句安慰的话而已;孩子的学习再没有进展,也不大可能因为父母的一两句话就有所改观……
每年,我都看到大约1/2的父母不但帮不上忙,还造成负面影响。孩子都是有压力的,其大小绝不亚于父母说感受到的压力。可是这些父母非常不成熟(尽 管他们自己并不如此认为),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感受到的压力再转发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身受双重的压力。孩子本来就上火,这些父母还火上浇油。
显然,这种父母绝对不是出于恶意,但,所谓的“善意”恰恰带来灾难性的结果。他们经常说些这样的话:“你要是考不好,我就白养你这么多年了!”或者 “你要考不上前XX的大学,我就不出钱供你!”……多少次,我尝试着与这些家长沟通,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认为这样的言语值得说出口。经过几年的观察与沟 通,我终于了解到一个事实:这些家长相信压力会成为动力。
压力真的会成为动力么?也许。对少数人,在少数情况下压力真的可能转变为动力。可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压力只能造成发挥失 常。是谁给这些家长洗脑,使他们盲目地相信压力一定会转变为动力呢?难道家长就没打过牌么?赌注一块钱的时候,谁都发挥不错,赌注一百块的时候,很多人都 开始紧张,如果赌注涨到一万元,只有极少数人会保持冷静(要么是牌技极度高明,要么是家底太厚)……如果,赌注是一生呢?没有人会正常吧?
不要给孩子添加任何压力。看孩子累了,就劝他休息一下,看孩子饿了,就给他弄点东西吃。然后,告诉孩子实话:没事儿,无论你考成什么样,咱该怎么过日子还要怎么过日子。难道你考不好了,我们就断绝父子、母子关系?当然,我们也希望你尽力……不过,谁不是在尽力过一辈子呢?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申请美国大学的高中生就到了压力最大的阶段。“最后期限”一个接着一个,ED/EA到10月底结束,RD到12月底结束一批,而 到2月份之前又是最后一批。考试一次接着依次,SAT1、SAT2,都要在10、11、12月的批次中得到满意的成绩,而TOEFL考试又有可能因为“个 位数惨案”而反复重考……每次考试的时间安排都令人头痛无比,因为它总是与现在在校的任务多少有些冲突……
在这最后一个季度,除了考试成绩要保证之外,申请文书的创作也是巨大压力来源。毕竟是中学生,不大可能个个都有深邃的思想,于是,大多数人又不由自 主地开始钻文字的牛角尖……来自各方各面的噪音不计其数,又常常相互矛盾:有人告诉你成绩没那么重要,有人告诉你一切全都靠成绩;有人告诉你活动很重要, 有人告诉你活动根本就没什么用;有人告诉你文书最好找人润色,有人告诉你文书的文字一定要保持你自己的风格;有人告诉你只要把文书交给他帮你做你就可以节 省大量的时间,有人告诉你文书一定要自己写(尽管内容可以交给别人把关)……
事实上,最令人恼火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到了最后阶段,有一个大家之前都不觉得是问题的问题将占用申请者的大部分时间——填表。申请每个学校都要若干 个各式各样的表格,申请15所学校,就不少于30个表格。这些表格填起来格外繁琐,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申请结果。每年到了Deadline的前两周,我 的办公大厅里就会被家长和学生塞满,动不动就到凌晨两三点才不得不结束……
那些只有拿到奖学金才有可能去美国读书的孩子,压力更大。一方面在TOEFL/SAT成绩方面要格外优秀(奖学金竞争非常激烈),另外一方面又不敢像家庭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孩子那样彻底放弃高考。于是,在双重压力下苦苦挣扎……
这样的时候,父母能做的事情是什么呢?答案很直接:什么都做不了。父母再着急,也没用。又不能上考场替孩子考试(说实话,父母的英语水平跟这一代孩子比,差异还真不是一星半点),又不能平时替孩子学习……孩子再苦再累,父母最多说几句安慰的话而已;孩子的学习再没有进展,也不大可能因为父母的一两句话就有所改观……
每年,我都看到大约1/2的父母不但帮不上忙,还造成负面影响。孩子都是有压力的,其大小绝不亚于父母说感受到的压力。可是这些父母非常不成熟(尽 管他们自己并不如此认为),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感受到的压力再转发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身受双重的压力。孩子本来就上火,这些父母还火上浇油。
显然,这种父母绝对不是出于恶意,但,所谓的“善意”恰恰带来灾难性的结果。他们经常说些这样的话:“你要是考不好,我就白养你这么多年了!”或者 “你要考不上前XX的大学,我就不出钱供你!”……多少次,我尝试着与这些家长沟通,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认为这样的言语值得说出口。经过几年的观察与沟 通,我终于了解到一个事实:这些家长相信压力会成为动力。
压力真的会成为动力么?也许。对少数人,在少数情况下压力真的可能转变为动力。可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压力只能造成发挥失 常。是谁给这些家长洗脑,使他们盲目地相信压力一定会转变为动力呢?难道家长就没打过牌么?赌注一块钱的时候,谁都发挥不错,赌注一百块的时候,很多人都 开始紧张,如果赌注涨到一万元,只有极少数人会保持冷静(要么是牌技极度高明,要么是家底太厚)……如果,赌注是一生呢?没有人会正常吧?
不要给孩子添加任何压力。看孩子累了,就劝他休息一下,看孩子饿了,就给他弄点东西吃。然后,告诉孩子实话:没事儿,无论你考成什么样,咱该怎么过日子还要怎么过日子。难道你考不好了,我们就断绝父子、母子关系?当然,我们也希望你尽力……不过,谁不是在尽力过一辈子呢?
for fun
神与学霸的区别
来源: 王凌的日志
神与学霸的共同点是gpa都令人发指得高,这也是他们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是基本特征。但是他们的区别也是很大的。
平时打电话给普通人:喂在干嘛?
玩
玩什么?
逛街/唱k/打游戏/看电影/睡觉/。。。
打电话给学霸: 喂在干嘛?
学习
学什么?
数学
打电话给神: 喂在干嘛?
玩
玩什么?
数学
学霸复习的时候前面会有一座山一样的书和notes,泡上杯咖啡,塞上耳机,拿个抱枕,然后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神复习的时候前面只摊着一本书,少许供打草稿的白纸,一支笔,无它。
考试前,普通人复习到两点困了受不了就睡了
学霸复习到两点困了但还继续看书
神一般12点左右就洗洗睡了
普通人聊天,我们在一边总能参合进去一起聊
学霸聊天我们查不进嘴,在一旁自卑
神。。。由于身边神数量有限,很少见到两个神在一起,即使在一起了也不见他们讲话。我想神之间可能是用脑电波交流的吧
学霸常会和人讲自己还有多少notes没看,很崩溃,要完了之类的话
神一般不和非神讨论学习问题
甲:去吃烧烤?
乙:好啊好啊!!
学霸:不行,还有**没看,还有**没交。。。
神:(凝视天边三秒,回头)烧烤?
甲:(开始冒汗了)恩。。。
神:(再次凝视天边三秒,回头)还是。。。算了吧。。。
学霸考得好的时候意气风发,考砸了也会情绪低落,众人不敢惹之。
神没有喜怒哀乐
普通人喜欢走堂
学霸坚持上堂
神旁听
学霸很强,gpa不低于神,但有了问题也会不太自信,总觉得自己可能有错,就跑去请教神
神一看也不会做,就把题扔一边了。因为他知道这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题目错了,二————也是题目错了。
考试周结束了,学霸意气风发,和大伙出去大吃大喝玩通宵。
神回到宿舍看看土豆或者youtube,12点左右洗洗睡了
普通人努力了就可以成为学霸
学霸努力就可以成为学霸中的战斗机
神没有努力于不努力之分
想成为学霸的普通人可以成为学霸
想成为神的普通人最终也成为学霸
当我们当面揭穿神与学霸的本质时,学霸会极力否认自己是学霸
神一般不吊我们
来源: 王凌的日志
神与学霸的共同点是gpa都令人发指得高,这也是他们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是基本特征。但是他们的区别也是很大的。
平时打电话给普通人:喂在干嘛?
玩
玩什么?
逛街/唱k/打游戏/看电影/睡觉/。。。
打电话给学霸: 喂在干嘛?
学习
学什么?
数学
打电话给神: 喂在干嘛?
玩
玩什么?
数学
学霸复习的时候前面会有一座山一样的书和notes,泡上杯咖啡,塞上耳机,拿个抱枕,然后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神复习的时候前面只摊着一本书,少许供打草稿的白纸,一支笔,无它。
考试前,普通人复习到两点困了受不了就睡了
学霸复习到两点困了但还继续看书
神一般12点左右就洗洗睡了
普通人聊天,我们在一边总能参合进去一起聊
学霸聊天我们查不进嘴,在一旁自卑
神。。。由于身边神数量有限,很少见到两个神在一起,即使在一起了也不见他们讲话。我想神之间可能是用脑电波交流的吧
学霸常会和人讲自己还有多少notes没看,很崩溃,要完了之类的话
神一般不和非神讨论学习问题
甲:去吃烧烤?
乙:好啊好啊!!
学霸:不行,还有**没看,还有**没交。。。
神:(凝视天边三秒,回头)烧烤?
甲:(开始冒汗了)恩。。。
神:(再次凝视天边三秒,回头)还是。。。算了吧。。。
学霸考得好的时候意气风发,考砸了也会情绪低落,众人不敢惹之。
神没有喜怒哀乐
普通人喜欢走堂
学霸坚持上堂
神旁听
学霸很强,gpa不低于神,但有了问题也会不太自信,总觉得自己可能有错,就跑去请教神
神一看也不会做,就把题扔一边了。因为他知道这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题目错了,二————也是题目错了。
考试周结束了,学霸意气风发,和大伙出去大吃大喝玩通宵。
神回到宿舍看看土豆或者youtube,12点左右洗洗睡了
普通人努力了就可以成为学霸
学霸努力就可以成为学霸中的战斗机
神没有努力于不努力之分
想成为学霸的普通人可以成为学霸
想成为神的普通人最终也成为学霸
当我们当面揭穿神与学霸的本质时,学霸会极力否认自己是学霸
神一般不吊我们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