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PhD 的误区与生存法则
这是一篇发表在BBS 未名空间站和chasedream的好文章,予以自勉,故和大家分享: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做研究,导师什么都不说,自己不知道如何着手。于
是天天意志消沉,天天上网(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养成了网瘾,现在都还很难戒掉)。
第一个学期结束,导师对我说,下学期我不给你钱了,你自己想办法(后来我都是给别
的系编程序拿RA,每个编程项目一结束我就要另外找RA,过了两年非常痛苦的日子)。
接下来的一年我还在这个导师手下做学生,只是她不给钱。但是研究依然没什么进展。
我不知道如何研究,导师又没什么指点。
终于在第二年开始,我被赶出了这个组。因为第4个学期必须考Qual(否则就必须离校)
,我匆忙中找了另外一个教授做导师。结果还是同样的原因,不知道如何研究。后来两
次Qual没过(因为匆忙找导师,进了一个离我以前的背景比较远的小领域),于是被系
里赶出来了。
我又匆忙中转系以维持身份。当时觉得拿不到那个博士学位根本就没脸见家人,十分恐
惧/忧虑,甚至想过自杀。在这两到三年的时间里我没有和任何朋友联系,只是偶尔给家
人打个电话报平安,怕他们以为我死了。我的头发都是那个时候因为抑郁掉的(我本来
头发很多,现在头发很少了)。
总算最后转系成功(其中过程也很复杂),找到了现在的老板。老板开始给了几个很确
定的问题(以前的导师给一些非常大而化之的问题,完全不知道如何着手研究),我就
这样做下去。大概在现在这个组的第一年后,对解决给定的小问题有了点心得。在接下
来的第二第三年,我一边做一些给定的问题(计算机的博士论文是由很多篇发表的论文
组成的),一边痛苦地挣扎在找自己论文的主课题上。
在第四年,可能是量变引起质变,我突然有一种感觉,好像有点明白怎么进行研究性的
思考,怎么找问题了,感觉像在山洞里看到前方似乎有洞口射进来的光。慢慢地,到第
五年底的时候我对做研究,包括找课题,研究过程,论文写作等,有了很强的自信,确
定自己已经可以做研究了(当然只是说可以靠做研究混饭吃)。
把自己的经历贴出来,希望给大家作参考,也用于自勉。
我也把自己走过的一些弯路总结如下,并破除国内新来PhD的一些误解:
误解一:PhD是继续学习新的知识。
错,PhD不是知识的消费者,而是知识的生产者。如果你对此没有胆量与长期的学术承诺,及早读个master,去产业界吧!
1、 中国的本科、研究生教育不提倡独创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造成很多PhD学生读死书,背概念,造成在北美生存困难。首先,要破除对PhD的误解,在4-7年的PhD生涯内,重要的是提出原创的理论与验证方法。
2、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PhD是漫长的人生生涯,必须耐得住这种寂寞,就要培养自己的兴趣,提升自己对学术的commitment。其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对PhD来说,提出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的问题,比学习牛顿定律更重要!
3、 如果你对创新知识没有兴趣,就不要长期浪费青春,为些许北美大学的奖学金而折腰,长期混下去,只为留在美国。混了多年以后,你会发现国内的同学在产业界可能比你干得好得多。而你那是再投身产业界时,PhD的学术训练只会使你成为别人眼中的“书呆子”!
误解二:PhD就是读好教科书
读 好课本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看顶尖期刊的论文,看别人如何做研究,如何收集数据,如何观测,如何发展理论,如何验证理论。在最开始时,可以找一篇喜欢的论 文进行模仿、复制,换个情景、改变下控制环境或控制变量、改变下样本,是否能做出其他另类更多的发现?然后在这些数据的指导下,质疑或提升原来的理论。
在读经典论文时,要进行总结,最重要的是问作者的研究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如此重要?(这也是这篇论文为什么能在顶级期刊发表的原因!),当然后面自然就会问:作者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Google Scholar 很有用,你可以输入这篇经典论文的题目,然后看哪些新论文Cite这篇经典,这篇论文提出的问题又引起了什么样新的学术思考,是否其他领域也关注这个问 题。PhD新生可能一时半会还培养不出这种对理论的感觉,但最简单的是看Google Scholar Citation的数量,可以看到论文的“重量级”程度!
误解三:PhD导师经常没什么指点
上 面这位与最初的导师关系很糟,“导师又没什么指点”,错!不要怪罪导师,而要反省你自己的交流方式。刚进入PhD时,最好的询问对象是高年级的学长,看他 们跟自己的导师做研究时有什么心得体会,什么是这位导师善长的,什么是他的短处,他以前的学生又如何发展?熟悉这位导师的各个方面,知己知彼。
珍 惜与导师见面的每一次机会,当你问他/她问题时,他/她也在观察你的进步!所以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将交谈的要点、问题先记在本子上,所以你提出的问 题其实你都已经深思熟虑,并查找过文献的,不要问在Google/Wikipedia上可以随时找到答案的问题。在交流时也随时记录下对方的各种思想火花 与要点,回去要温习、消化,再有问题可以再提出。在结束交流时,有必要将导师差遣的各项事宜一一复述、总结,重复多些细节没有关系,让导师知道你很重视他 /她的各项指导与要求。
导师很忙,还要在每个指导的PhD学生分配时间,所以你的研究项目要得到他/她的赏识与帮助,实际上需要与他/她的其他项目、其他PhD学生相竞争!所以你要熟读导师发表的各类文献,了解他的思路、方法,这样你与导师才能教学相长,师生之谊也能增长!
误解四:PhD就是孤独地关起门来做学问
多参加各种论文发展的Seminar(不局限于本系),不要像上面那位闭门思过、固步自封,而要积极与同学交流,与教授交流。当教授的题目太广泛,无从 着手时(有的教授喜欢不限制学生的兴趣),可以主动向教授提出,从具体解决某一细节课题开始。有的同学喜欢至上而下,大而从之;有的喜欢只下而上,细处深 挖,各有千秋,都能成正果。
从一年级起,就要积极给各类conference投稿,争取系里资助,参加各种conference,看各位大师如何 争辩不同的观点与思想。好的学术思想不是一个人孤独的灵感,而是在学术共同体中发展的产物。(读文科的同学一定要看Kuhn, T. 1970.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2nd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中文版《科学革命的结构》)。对管理学的PhD, 特别推荐Huff, A. S. 2009. Designing Research for Publica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这本书是我去年在AoM conference 上买的,Huff是前AOM会长,她在本书中指出好的研究其实是与不同理论不断对话的结果,论文写作也是与不同论文作者(包括reviewer)不同的思 想交战、磨练、对话的结果。
打开窗户,你会看到学术界如何百花齐放,万物霜天竞自由,这个世界如此精彩,怎能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呢?若干年后哦,当你看到自己的思想(论文)如何影 响全球其他理论、产业、政界、经济时(这正是美国知识界在全球的强势之处!),你会发现上帝给我们预备的道路何其宽广,当初自己付出的汗水终于获得了回 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